写材料责任(使命、担当)主题经典古语解读及应用示例集锦(15条)-ag旗舰厅在线

写材料责任(使命、担当)主题经典古语解读及应用示例集锦(15条)
2023-05-27 21:32:40 523

写材料责任(使命、担当)主题经典古语解读及应用示例集锦(15条)

 

1.究天人之际,通古今之变。

出处:西汉·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。原文:“亦欲以究天人之际,通古今之变,成一家之言。草创未就,会遭此祸,惜其不成,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。”

释义:研究探索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,理顺从古代到现在的变化迁移。代表了一种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历史文化意识。

用法提示:这是一种常人很难企及的高度,司马迁的这句话说得非常好,强调一种大责任。在公文写作中,这句话可以放在开头,然后写目前所取得的成就;也可以放在句中。比如,做好以后的工作,我们要有“究天人之际,通古今之变”的责任意识。

2.亟拯斯民于水火,切扶大厦之将倾。

出处:近现代·孙中山《檀香山兴中会章程》。原文:“瓜分豆剖,实堪虑于目前。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,亟拯斯民于水火,切扶大厦之将倾。用特集会众以兴中,协贤豪而共济,抒此时艰,奠我中夏。”

释义:急切地将百姓从水深火热之中拯救出来,一定要扶持住即将要倾覆的大厦。形容强烈的忧患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。

用法提示: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、伟大的爱国主义者、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。而我们对孙中山先生最好的纪念,就是学习和继承他的宝贵精神,为他梦寐以求的民族复兴事业而继续奋斗。不过,世殊时异,中国人民落后挨打的局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,“水火之民”和“将倾之厦”也不会再出现。在公文写作中,这句话不能单独用在段首,而是应该在一句之中。比如,我们应该有“亟拯斯民于水火,切扶大厦之将倾”的责任感。


阅读全文
(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,您需要先登陆!)
如果喜欢本篇内容,请赞赏鼓励哦!
尚未有人赏赞,赶紧来一个吧
查看更多>>
请选择打赏类型
¥0.01
¥1
¥365
¥188
¥99.99
¥66.6
¥52
¥6.66
¥6
赏赞

分享:

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、分享本文

相关内容
热门推荐
  • 本周热门
  • 本月热门
二维码

微信订阅号

联系客服

网站地图